近日,医院肝胆中心王学浩院士团队将肝癌外科治疗经验整理成文章——《原发性肝癌例外科治疗分析》,发表于《中华外科杂志》上。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得出结论:近10年来肝癌患者经手术治疗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以医院为例,肝癌患者外科治疗后5年生存率,由早期的32.9%提高至近10年的60%。
文章分析认为,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肝癌早期筛查体系的建立、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肝癌综合治疗的发展。作者同时指出,这意味着面对肝癌,患者再也不必“谈癌色变”。
1
突破肝癌诊疗难点:高危人群务必早筛早诊
导致肝癌最常见的因素是乙肝病*感染。我国肝癌患者的发病特点大多遵循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渐进模式。75%左右的肝癌患者均有乙肝病史。导致肝癌的因素还包括丙肝病*感染、饮酒、脂肪肝、食用霉变的食物、误服含有马兜铃的中药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41万,其中死亡病例39万。其主要原因:一是高危人群筛查没有普及,早期诊断率低,70%~8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是中晚期;二是肝癌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腹痛、腹胀、*疸等症状,大多到病情中晚期才会出现;三是大部分患者有乙肝肝硬化或丙肝肝硬化病史及基础病,耐受手术及药物治疗的能力较差。
肝癌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早期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左右。对于有乙肝、丙肝、肝硬化、肥胖、脂肪肝、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而言,及时筛查,防止病情从慢性炎症转化为恶性疾病,阻断癌变进程,是应对肝癌挑战的有效方案。
甲胎蛋白是肝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疗效监测的重要检查项目。对于上述高危人群,应定期前往肝脏外科门诊排查肝癌,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甲胎蛋白,做一次肝脏B超,同时建议肝脏CT、核磁检查与肝脏B超间隔进行。
2
找准肝癌手术方向:肝切除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
目前肝癌的手术方法有多种。患者一旦检查出肝脏占位,首先要到肝脏外科就诊,判断是否是肝癌,以及是否可行手术治疗。如果是中期偏晚期,则暂时不能手术,可行介入、免疫、靶向治疗,经过几个疗程综合治疗后,待肿瘤缩小再行手术。晚期肝癌可行免疫治疗,根据肝功能等情况可考虑联合介入、靶向、放疗等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最新研究进展表明,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肝癌的中晚期治疗中,已经体现出很好的效果。
手术治疗肝癌,可采取肝切除和肝移植。根据医院肝胆中心的研究,如果患者既适合做肝移植又适合做肝切除,考虑到供肝缺乏的问题,建议首选肝切除术。肝癌切除后,患者应密切随访,一旦复发,可再行肝移植。研究表明,此种补救性肝移植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与一期行肝移植者相当。
需要注意的是,肝切除手术在确保阴性切缘的前提下,应保留尽量多的剩余肝脏体积,为肝癌复发后行介入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提供足够的肝功能储备。
3
破解复发难题:免疫新辅助治疗可期
近10年来,经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明显提升,但IIb和IIIa期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仍超过55%,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如何降低这些患者的术后高复发率,成为肝癌治疗的“难点”。此时,免疫新辅助治疗进入团队视野。
免疫新辅助治疗是指手术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单抗或者CTLA-4单抗,以减少手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术前采用免疫新辅助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肝癌领域相关的研究还很少。年年底,王学浩院士团队开展了一项“可切除肝细胞癌术前使用单臂II期免疫新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提示,采用肝癌术前免疫新辅助治疗,患者手术切除肝癌后一年复发率降至45%,并且耐受性良好,安全可靠。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肿瘤免疫治疗国际期刊《癌症免疫治疗杂志》上,开辟了肝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新思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对肝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手术后转移、复发的规律、机制、机理,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手术治疗后生存超过5年、10年的肝癌患者也已大幅增加。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人人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相信未来,我们终将不再“谈癌色变”。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
整理:何雨田夏永祥
策划:方彤
编辑:王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