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常用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但其给患者带来的获益和风险究竟如何平衡?研究虽多但却各执一词。为对这一争议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Cochrane肝胆组专家、医院Pavlov等进行了Cochrane系统评价,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背景:
酒精性肝炎是酒精性肝病的一种,以肝脏脂肪变性、坏死、纤维化为特征,可引起多种肝脏并发症。一般见于40~50岁人群。当患者戒酒后,酒精性肝炎可以恢复,但死亡风险取决于肝脏损害严重程度和戒酒时间。糖皮质激素作为抗炎症药物常用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有大量随机对照研究对其获益和风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结论却相互矛盾。
文献检索:
研究者检索了Cochrane肝胆对照试验登记库、CENTRAL、MEDLINE、Embase、LILACS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等数据库,寻找正在开展的或尚未发表的试验,并回溯研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末次检索于年10月20日。
入选标准:
比较糖皮质激素和安慰剂或无干预治疗酒精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不考虑年代、语种或文章形式。研究者根据Maddrey得分将酒精性肝炎分为轻度(得分<32)和重度(得分≥32)。选择纳入成年酒精性肝炎患者,并且其诊断可通过临床标准和(或)生化学标准证实的研究。如果试验中同时使用了其他干预措施,只要能证明是相似的,这样的试验也可纳入分析。
主要结果:
共有16项研究满足纳入标准,9项为药企资助。所有研究都有高偏倚风险。15项研究的数据可供分析,包括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和例接受安慰剂或无干预处理的受试者。口服或肠道外给予糖皮质激素,中位用药时间为28天(3天~12周)。受试者年龄25~70岁,酒精性肝病严重程度不等,65%为男性。有报告的随访时间长的有出院起直至患者死亡(中位时间63天),或至少1年。
无论是采用经典的荟萃分析或试验序贯分析,无证据显示糖皮质激素影响了全因死亡率(最长至随机分组后3个月),随机效应RR为0.90(95%CI:0.70-1.15),涉及例受试者、15项研究,I2=45%(不均一性中等)。
荟萃分析显示,没有证据提示糖皮质激素影响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最长为3个月),EQ-5D-3L量表得分平均下降0.04分(95%CI:-0.11至﹢0.03),涉及名受试者,1项研究,证据质量低。
无论是采用经典的荟萃分析或试验序贯分析,无证据显示糖皮质激素对以下事件有影响:治疗期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随机效应RR为1.05(95%CI:0.85-1.29),涉及例受试者、15项研究,I2=36%(不均一性中等);肝脏相关死亡率(最长至随机分组后3个月),随机效应RR为0.89(95%CI:0.69-1.14),涉及例受试者、15项研究,I2=46%(不均一性中等);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长至随机分组后3个月),随机效应RR为1.04;95%CI:0.86-1.27,涉及例受试者,I2=42%(不均一性中等);以及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长至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机效应RR为1.99(95%CI:0.72-5.48),涉及例受试者、4项研究,I2=0%(无异质性)。
文章结论:
未发现有证据能证明“在治疗酒精性肝炎时,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治疗期间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同于安慰剂或不干预”(说人话版:糖皮质激素与安慰剂/不治疗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偏倚风险很高、证据质量非常低或低,因此作者对这个疗效评估非常不确定。
由于报告数量不足,不能除外不良事件增加的可能。由于置信区间很宽,因此糖皮质激素的显著获益和风险均不能除外。
作者建议:
需要开展按照SPIRIT指南设计的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并且按照CONSORT指南进行结果报告。未来的研究还应该报告标准化的患者个人数据,这样才能正确开展评估糖皮质激素在亚组人群中的疗效的受试者个人资料荟萃分析。
原文链接:PavlovCS,VarganovaDL,CasazzaG,etal.Glucocorticosteroidsforpeoplewithalcoholichepatitis.CochraneDatabaseSystRev.Nov2.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近年来,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而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超越慢性病*性肝炎成为第一大肝脏疾病。近日,记者在走访重医附二院内分泌科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给大众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东方教授与副主任医师张利莉向记者表示,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是肝病的问题,如不及时诊治,它会从“肝”向外延伸,不仅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是肝硬化和肝癌,同时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然而,这却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患病率和严重性被严重低估,甚至很多非专科医生对此都存在认知误区。
“富贵病”脂肪肝算不上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及其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如脂肪肝、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些慢性疾病可以从各方面影响生活质量,而由此带来的心脏病、脑卒中、癌症、骨关节病也成了威胁人群健康的重大隐患。张利莉指出,除了“三高”这已深入人心的慢性病以外,大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可能还远远停留于”这个富贵病—脂肪肝算不上什么疾病”的概念上。脂肪肝进展很慢,而且基本没有自觉症状,这也是不重视的原因。
“其实,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迅速增长,我国普通成人脂肪肝患病率最高达12.5%~35.4%,而在肥胖人群中高达60%~9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肝脏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张利莉表示,研究表明随访10~20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硬化发生率为0.6%~3%,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却高达15%~25%。为何发生率如此之高?张利莉告诉记者,年龄大于50岁、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ALT比值大于1以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等都是危险因素。
当心它比单纯性脂肪肝的癌变风险更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并非单一疾病,它包含整个疾病谱。”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害,张利莉这样总结道,“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仅是肝病,其内涵可从肝向外延伸,与全身多个系统相关,可以视其为全身性疾病的肝脏表现。”
张利莉表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漫长病程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为单纯性肝脂肪变性发生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与慢性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相对缓慢,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发生于老年人。
此外,在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中,并存的肝脂肪变性及其基础疾病可促进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预期寿命缩短,死因主要为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肝硬化。而单纯性肝脏脂肪变性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并不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但后者肝病病死率较对照人群显著增加。
只要早干预就可以逆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与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比内脏性肥胖更能预测危险因素聚集。”张利莉表示,即使是体重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访6~15年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发病率仍显著增高。
值得庆幸的是,单纯性肝脏脂肪变性是一个可逆转的阶段。张利莉解释称,“如果这个富贵病被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就可以逆转,而持续不予重视的脂肪肝将可能进一步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等;甚至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等不可逆的终末期肝病。”
那么如何预防或早期干预呢?张利莉在采访中表示,如患者已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或已察觉自身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一医院规范治疗。同时,这还是一个慢性的疾病,应该按照慢病进行管理,有一个长期的连续甚至是多学科的治疗,同时还包括生活方式改变。
1.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生活饮食习惯。应根据个体活动强度、年龄、标准体重及身体健康状况计算每日所需要的热卡,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摄入量持续低于机体的消耗量,减轻体重。
2.其次就是增加运动量。运动不仅增加能量消耗和减少脂肪蓄积,对体重减低过程中非脂肪成分的保持以及体重的维持有很大的益处,还能减少腹内脂肪,增加肌肉和骨组织量,降低血压,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代谢。但运动量应因人而异,目标包括减少久坐,增加每天运动量。建议每天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或间歇性活动(60分钟)至少每周5天。
3.个性化健康指导:除了生活饮食以外,重要的就是要定期随访专科医师评估身体状况,接受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戳原文,订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