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起航号“浙大一院”
半个肝脏也可以移植?
是的,你没有听错!
器官移植已经发展到了这样先进的阶段!
肝脏就像小蚯蚓
可以神奇地“自我再生”
在肝源紧张病情紧急的情况下
许多患者不得不选择“一肝两受”
移植半个肝脏,活下去!
这一术式亦被称为劈离式肝移植
可是……
如果病床上躺着的是你的至亲
你会同意为他移植半个肝脏吗?
想到这里,小编不禁默然……
劈离式肝移植公认为比普通肝移植难度要高
即便万分之一的失败风险
都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痛
张阿姨(化名)的两女儿
便经历了这样的生命抉择
今年55岁的张阿姨是安吉人,1.5米的个子,身材虽然瘦小但一向很硬朗。许多年前,丈夫在一次意外中不幸离世,留下张阿姨一人独自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女子本柔弱,为母则刚强,在家务农的张阿姨每日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地将两女儿拉扯大。几十年的辛苦得到了回报,两个女儿不仅学历高还很孝顺懂事,大女儿小洁(化名)本科毕业已参加工作,平时隔三岔五地回去看望母亲,小女儿小雨(化名)在大城市读研,是个聪明但略显羞涩的姑娘。每次跟乡亲们谈到两个女儿张阿姨都觉得很骄傲。
而不幸,却降临在这样一个朴实而幸福的小家庭里……
肝硬化保守治疗不见好转
肝移植手术成唯一希望
去年6月,一直有乙肝病史的张阿姨,在参加村里组织的集体体检中被查出肝功能指标异常,医院复查后,被诊断为肝硬化,但由于当时情况不是很严重,医生就建议她保守治疗并定期复查。从去年8月开始,张阿姨开始胃口变差,吃不下东西,肚子却总是感觉胀胀的,人也逐渐消瘦,1.5米的个子体重不到85斤,这可急坏了张阿姨的两个女儿。但复查了几次,医生都还是建议药物及注射的保守治疗。
今年3月,孝顺的大女儿小洁专门回到家中照顾母亲、做一日三餐。一天在吃中饭的时候,小洁发现母亲不仅像往常一样肚子胀、吃不下饭,竟然还有些意识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洁吓坏了,立即带医院治疗。“当时人都吓懵了,我就看妈妈头晃着晃着,慢慢低下去,还好我喊她还是有点反应的”。紧急入院检查,张阿姨的黄疸指数已超过umol/L,远高于正常值的上限,肝功能损伤,医院建议转至浙大一院进行治疗。在外地读研的小女儿小雨听到这个消息很是焦急,连夜坐车赶了回来。
3月22日,心急如焚的两女儿带着张阿姨慕名来到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就诊,此时张阿姨的黄疸和腹水都逐渐加重,还出现恶心呕吐、黑便的症状。医生认为张阿姨已经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是治疗的唯一方法。
肝源紧张是目前肝移植的一大困境,但患者的病情刻不容缓!可是,由于张阿姨身材小,腹腔容积小,对移植的肝脏体积要求比普通人高,一般体积大小的肝脏与张阿姨的腹腔容积很难匹配。两女儿在第一时间想要为母亲捐献部分肝脏,很遗憾也未能配型成功。医护人员一边尽全力为张阿姨寻找合适的肝源,一边通过护肝解毒、退黄、抗感染等内科治疗手段尽量改善张阿姨的身体状态,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4月中旬,张阿姨的病情进一步恶化,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用于评估肝病严重程度)高达24分,而一般超过20分情况就已经是非常严重了,必须要尽快接受移植,才能延续生命。否则可能出现肝昏迷,危及生命安全。
半个肝脏可以救命?
生命抉择关头,劈离式手术做还是等?
4月28日,几日未敢合眼的大女儿小洁接到通知,在浙大一院OPO办公室的积极协调下,张阿姨终于等到合适的肝源!供体来自一位天津的捐献者,由于捐献者的肝脏体积比较大,而张阿姨本身体型比较瘦小,腹腔容积也小,再加上肝源紧张,同时等待肝移植的还有一位含苞待放的小朋友,因此,肝源被“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又有血管、又有胆道的、具有独立功能的移植物。左半肝用来救治远在天津的小朋友(后手术成功,恢复顺利);而右半肝的配型和体积大小都适合张阿姨,这一术式被称为劈离式肝移植(SLTX)。命,有救了!
然而,面对病床上虚弱的母亲,和这救命的半个肝脏,平日里很有主见的两姐妹犯了难。半个肝脏真的可以救命吗?手术风险会不会很高?医生向两女儿解释道,由于张阿姨身材瘦小,本身就要等待体积比较小的肝源,可是当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等合适的肝脏不知又要多久,所以这时候救命才是第一位的!在浙一,该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两女儿学历高,人也很朴实,能够理解其中的紧急和无奈,而且看了很多浙大一院肝移植报道的她们也非常相信医生的技术水平,便打消了疑虑。劈离式肝移植,做!
凌晨时分,医护人员带着这救命的半个肝源从天津乘飞机十万火急地赶到千里之外的杭州,一场生命接力紧张进行中!
梁廷波教授亲自主刀高难度移植
十万火急一肝拯救两命
“一分为二”的供肝存在断面,手术可能出现腹腔出血、胆漏、胆道狭窄、血栓形成等问题。因此,劈离式肝移植被公认为是肝移植手术中复杂程度与技术含量较高的类型,对主刀医生和手术团队的技术有着极高要求。但是,“一肝二受”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肝源,解决供体短缺问题。
得知这一消息,医院党委书记、我国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著名专家梁廷波教授决定连夜为张阿姨主刀手术。手术从当晚9点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4点,历时7小时,手术成功。整夜未眠、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两女儿喜极而泣。
得益于精湛的手术技术和全面的术后护理,术后10天,张阿姨就笑容满面地出院了,两个孝顺的女儿带她回老家安吉休养,术后状态很好。提到浙大一院的医护人员,她们内心满是感激,“谢谢梁教授亲自为我母亲手术!我们一家真的很感谢浙一,是你们救了我母亲。”
浙一“移植精神”
点亮生命灯塔
肝脏移植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郑树森教授和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梁廷波的带领下,截至目前已完成肝移植例,年元旦至今,完成肝移植例,手术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医院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是“移植精神”,“迎难而上,斗志昂扬,百折不挠,团结协作”,“*24小时随叫随到不计个人得失”,“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用一流技术帮患者解除病痛”。这些植根于医护人员内心的信念,多年来形成的“移植精神”,已成为浙大一院的立院之本,也是浙大一院综合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方阵的制胜之道。
(原标题《半个肝脏能做什么?两女儿捐肝配型失败,高难度移植“一肝劈二”救了她的命!》,编辑任征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