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注意10万份河北人体检结果公布这几个
TUhjnbcbe - 2024/8/1 19:55:00
                            

医院对今年以来的体检人员年龄分布进行了统计,发现31岁到50岁年龄段的体检人数超过体检总人数的一半。下图为体检年龄分布图。

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其目的是寻找、发现、评估可以改变的潜在疾病风险因素或疾病线索,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及可靠数据。

为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养成定期健康体检、正确认识和分析体检结果的良好习惯,近日,记者专门邀请医院、医院、医院等省会医疗机构的权威专家,聚焦省会主要体检机构之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今年以来接待的近10万名体检者的体检报告,分析问题、探究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意见。

截至年10月底,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共体检人次,其中男性体检者占59.9%,女性体检者占40.1%;在年龄分布上,21岁到60岁年龄之间的占了86.9%,60岁以上的人群占了13.1%。

检出异常结果疾病中,排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脂异常、体重指数异常(超重、肥胖)、脂肪肝、血尿酸升高、血糖升高、肝功能异常,而这些指标异常的发生与人们的健康意识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越来越多甲状腺小结节被检查出来

针对越来越多的体检者被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现状,医院内分泌专家任巧华说,甲状腺结节通常没有临床症状,那些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组织内增生的小团块,就是甲状腺结节。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甲状腺小结节被检查出来。高分辨率超声的检出率可高达20%-76%。

任巧华说,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家族,恶性甲状腺结节就是我们常说的“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良性居多,包括甲状腺炎性结节、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仅占全部结节的7%-15%,如果发现了良性结节,也大可不必担心它会恶化或癌变:甲状腺的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遗传进化上完全不同,不会互相转化。

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25年间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不断攀升,年为2.73%,年为17.5%;年患病率已达20.43%。甲状腺结节是否和吃碘盐有关?“碘与甲状腺疾病”研究显示:碘缺乏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碘超足量和碘过量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性因素。碘缺乏或过多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增高,但对于甲状腺结节,碘增加则结节患病率下降,缺碘更容易长结节。碘缺乏(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指平均尿碘浓度μg/L)人群中结节患病率25.6%,碘过量人群则只有16.2%;吃碘盐人群中结节患病率为20%,不吃碘盐的人会升高到近28%。无论长没长结节,碘针对越来越多的体检者被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现状,医院内分泌专家任巧华说,甲状腺结节通常没有临床症状,那些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组织内增生的小团块,就是甲状腺结节。

年起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高水碘地区尤其明显。然而有研究显示尿碘中位数ug/L是甲状腺癌的保护因素。进食海鱼(每周3次)也是甲状腺癌的保护性因素。目前缺乏碘与甲状腺癌相关的研究数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呢?任巧华建议:有甲状腺结节家族史的人容易长结节,如果许多家人有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瘤,也需要注意检查甲状腺及早发现不良结节;电离辐射也容易导致甲状腺结节,甚至甲状腺癌,远离辐射,保护甲状腺;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等是甲状腺结节危险因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也与结节形成有关;碘营养状态: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按照WHO推荐,每天需补碘μg,碘的营养状态可以用尿碘来评估,目前我国推荐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疾病碘的营养状态是尿碘浓度-μg。

30-40岁人群成糖尿病主力军

石家庄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家邢玉微说,糖尿病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一大疾病,中国的Ⅱ型糖尿病比例远高于西方国家,而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30多岁甚至十几岁的糖友。30-40岁人群已渐成“主力军”,而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石家庄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家邢玉微提醒,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要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如果错过早期“治疗时间窗”,将会推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和寿命,极大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邢玉微说,提起糖尿病,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是现在很少能够遇到像教科书上描述的这样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了,很多糖友在第一次监测血糖高的时候常常没有上述症状,尤其是在中青年的糖友中更为多见,这也极大地延误了糖尿病高危人群对自身疾病状态的判断,很多糖友虽然体检发现血糖高,但是会自我安慰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就不是糖尿病,血糖稍微高点儿也没事。但是这样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糖尿病不容易被发现。有不少患者是体检时发现的或者是做术前检查、分娩等时才发现血糖高。还有一部分患者等到出现了眼睛看不清,双腿感觉异常等糖尿病并发症时才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征兆:“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反复出现瘙痒症状,用药、脱敏无法解决;出现性功能障碍;出现“餐前饥饿现象”,饭前低血糖,心慌、手抖、出虚汗、身上没劲儿;手脚麻木或迟钝,有时感觉像有小虫在爬,并感到发热,甚至像触电一样,或呈刺痛、灼痛、刀割痛等剧痛。

高危人群一定要坚持三早原则: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不要被没有什么不舒服,或者是只是血糖高点儿等假象所蒙蔽。

那么,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呢?如果评估后得分超过25分就属于糖尿病高风险人员,需要尽快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情况。

如何预防糖尿病,邢玉微建议:首先,防止和纠正肥胖。有些人看起来不胖,但是医生可能会建议需要减肥,那么怎么来判断是否肥胖呢?一般我们会用体重指数(BMI)来判断是否存在超重或肥胖。运用这个公式大家可以判断一下自己是什么情况。但是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一种隐形的胖子,BMI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腰围特别大,脂肪都堆积在腰部,像一层层的游泳圈,这种属于腹型肥胖,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更大。其次,饮食要保证合理,生活有规律。

另外要避免高脂肪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合理的进食顺序也会在一定程度减少糖尿病的风险,比如先吃蔬菜,然后再吃肉类,最后再吃主食;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饮食血糖代谢异常,进而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所以在使用药物前要找专业医生评估;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戒除吸烟等不良习惯。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一半肥胖者有脂肪肝倾向

导致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石家庄医院脂肪肝首席专家陈翠英说,脂肪肝与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营养过盛,高血脂或是饮酒过多,详细说来,引发脂肪肝两首要素肥胖:约有一半以上的肥胖者有发生脂肪肝的倾向。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大大超过了肝脏的运输代谢能力,从而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造成肥胖性脂肪肝。

另外还有酒精:应酬过多,大量饮酒会损害肝细胞,使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氧化减弱,引起脂肪的大量堆积,最终导致脂肪肝的形成。糖尿病:约有半数II型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最终使脂肪在肝内存积下来,引发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当血液中脂类过多超过了肝脏所能处理的限度,便会造成脂肪在肝内的堆积,引起脂肪肝。药物: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陈翠英说,轻度脂肪肝患者化验肝功能、血脂、血糖正常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应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入手,同时注重包括运动、饮食搭配,控制体重等综合健康管理,动态观察脂肪肝的转归,监测肝功能、血脂、血糖、人体成分分析、B超、CT、FibroScanCAP等检查。

中度、重度脂肪肝在此基础上应药物干预,尤其是肝功能异常严重者,需住院治疗,根据脂肪肝的病因、病机,给予正确的饮食、锻炼指导同时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配合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足浴、中药贴敷等治疗以取得满意疗效。

怎样积极预防脂肪肝?陈翠英说,合理饮食、戒酒、体育锻炼。脂肪肝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尤其是轻度脂肪肝,只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就可以使细胞内沉积的脂肪逐渐减少,肝功能恢复正常,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临床认为,脂肪肝患者要慎用药物,但有些情况下,运动是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的,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无症状肝囊肿早期得以发现

医院外科专家高鹏志认为,肝囊肿,通俗点说就是肝脏中的“水泡”,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先天性肝囊肿十分常见,可单发也可多发,小至几毫米大到几十厘米,以中年女性居多。随着囊肿的增大,可能会压迫胃肠道而引起相应的不适,如上腹不适饱胀,如果囊肿继发感染,也可能出现腹痛和发热等症状。先天性肝囊肿囊壁由上皮细胞组成,囊液多呈无色或透明,有出血者可呈棕色,多发囊肿常较小而遍布肝各部。

他说,肝囊肿发病隐匿,随着近些年人们对自身健康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10万份河北人体检结果公布这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