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中物理35必备知识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高中物理3-5(近代物理)必备知识

一、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

复习课本第17章,重点复习第2节“光的粒子性”,完成下列基础知识填空和题目。

1、概念:在光(电磁波)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这种电子被称之为。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表面所需做功的,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符号为W0。

2、规律:提出的“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光子的能量与频率的关系为。

①截止频率:当入射光子的能量逸出功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即:hνW0,也就是入射光子的频率必须满足v≥,取等号时的ν0=即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极限频率);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由此可知,对同一种金属,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加而,随着入射光的强度的增加而;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的初动能应分布在范围内。

3、实验:装置如右图,其中为阴极,光照条件下会发出光电子;

为阳极,吸收光电子,进而在电路中形成,即电流表的示数。

①当A、K未加电压时,电流表示数;

②当加上如图所示向电压时,随着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即;当电压进一步增大时,光电流。

③当加上相反方向的电压(向电压)时,光电流;当反向电压达到某一个值时,光电流减小为0,这个反向电压Uc叫做,即:使最有可能到达阳极的光电子刚好不能到达阳极的反向电压,则关于Uc的动能定理方程为。

某同学用同一装置在甲、乙、丙光三种光的照射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

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2、光电效应实验的图象

①纵截距——不加电压时,也有光电子能够自由运动到阳极形成光电流;

②饱和光电流——将所有光电子收集起来形成的电流,与光强成正比;

③横截距——遏止电压:光电流消失时的反向电压。

二、原子结构

复习课本第18章,重点复习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完成下列基础知识填空和题目。

1、物理学史:通过对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基于实验中出现的少数α粒子发生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年把物理量取值分立(即量子化)的观念应用到原子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的。

2、玻尔理论:①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取值分立)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其他较高的能量状态叫做;

②原子在不同能量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当原子从高能级Em向低能级En跃迁时光子,原子从低能级En向高能级Em跃迁时光子,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必须满足。

③原子对电子能量的吸收:动能两个能级之差的电子能量能被吸收,吸收的数值是,剩余的能量电子带走。

④原子电离:电离态——电子脱离原子时速度也为零的状态,此时“原子—电子”系统能量值为E∞=;要使处于量子数为n的原子电离,需要的能量至少是△E=E∞-En=

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

A.△n=1,13.22eVE13.32eV

B.△n=2,13.22eVE13.32eV

C.△n=1,12.75eVE13.06eV

D.△n=2,12.75eVE13.06ev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被激发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E1,用这种光照射逸出功为4.54eV的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是E2则关于E1,E2的可能值正确的是

A.E1=12.09eV,E2=8.55eV

B.E1=13.09eV,E2=7.55eV

C.E1=12.09eV,E2=7.55eV

D.E1=12.09eV,E2=3.55eV

其一,要准确理解频率条件:

(1)原子对光子的吸收:“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稍大也不行,除非能把原子电离,电离后电子能级是连续的。

(2)原子对电子能量的吸收:动能大于或等于两个能级之差的电子能量能被吸收,吸收的数值是两个能级之差;剩余的能量电子带走。

(3)原子的电离:电离态——电子脱离原子时速度也为零的状态,此时“原子—电子”系统能量值为E∞=0;要使处于量子数为n的原子电离,需要的能量至少是。

其二,要会画能级跃迁图,并会用“排列组合”进行分析——大量处于量子数为n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其可能辐射出的光子有种,因为大量处于量子数为n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会产生量子数低于n各种氢原子,而每两个能级之间都可能发生跃迁。

三、原子核

复习课本第19章,完成下列基础知识填空和题目。

4、核反应:四大类型:、、重核裂变、;核反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守恒,守恒。

衰变规律:

两者均发生时,只有衰变才引起质量数的变化,但两者均会引起电荷数的变化。

衰变的快慢用T来描述,它是一个微观概率概念、宏观统计概念;某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为m0,经过时间t后,该元素剩下的质量为m=,已反应的质量为;元素的半衰期只与有关,而与核外甚至整个原子分子状态关,因此元素的化合状态、温度、压强的变化引起半衰期变化。

5、核能:

(1)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中的能量,也就是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原子核的结合能除以原子核内的,得到该原子核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越稳定,核子平均质量最小。

(2)核能: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指出,物质具有的能量和质量具有简单的正比关系;核反应过程中辐射出(或吸收)能量时,就一定同时辐射出(或增加)了质量,即核反应中有.△m,辐射出(吸收)的能量由公式算出;当较轻的原子核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或者较重的原子核为几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存在明显的,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是核能开发的有效途径。

核能计算中的一些单位之间的关系:1eV=J,1MeV=eV,1GeV=eV,1u对应MeV。具体计算核能时,若△m以kg为单位,如△m=xkg,则△E=△m·,若△m以u为单位,如△m=xu,则△E=。

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铅核比钍核少23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24个质子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衰变和8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衰变和4次β衰变

两个氘核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氦核(氦的同位素).已知氘核的质量mD=2.u,氦核的质量mHe=3.u,中子的质量mn=1.u.该聚变方程为,该过程释放的核能为MeV=J。

1、衰变

(2)计算衰变次数的技巧——先由质量数变化计算衰变次数,再由电荷数变化、衰变次数列方程计算β衰变次数。

2、四大类核反应对比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典例

α衰变

自发

U→Th+24He

β衰变

自发

Th→Pa+-10e

人工转变

人工控制

N+24He→O+11H(卢瑟福发现质子)

24He+49Be→C+01n(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Al+24He→

P+01n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同时发现正电子)

P→Si+10e

重核裂变

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

U+01n→Ba+Kr+n

U+01n→Xe+Sr+n

轻核聚变

除氢弹外无法控制

12H+13H→24He+01n

3、核能的计算

(1)质量亏损是指反应前后体系静止质量的差值;

(2)记住一个结论:1u=.5MeV。

4、物理学常识

①光电效应、阴极射线、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者、解释者及其意义

②α粒子散射实验的操作者及其意义

③原子光谱的谱线分离特点及其解释者

④三种天然放射线的本质、产生机制和特性

⑤两种衰变的本质及其规律

⑥四种核反应类型及其遵循的三大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能量守恒)

(感谢湖北陈恩谱老师精彩分享。)

相关文章(单击下面题目即可打开链接):

高中物理3-3必备知识

高中物理3-4必备知识

高中物理基本规律必背

高中物理考前速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