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湿邪不除,肝病难愈,中医如何辨治肝病痰湿 [复制链接]

1#

中国是一个肝病大国,有很多的中年人和青年人都深受着肝病的困扰,尤其是很多有慢性病的老年朋友,肝慢慢地也受到了严重伤害,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病找上门来了,那很多人查出肝病一般都是开了很多西药控制缓解,可是为什么久治不愈、反反复复呢?到底是方法不当还是肝病治不好呢?很多疑问萦绕在心头。

为什么肝病患者一定要调理痰湿?

在中医里面治疗肝病有一个重大的秘密,那就是湿邪不除,肝病难愈,中医认为肝为生痰之“枢”,肾为生痰之“本”,临床上有些肝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过分地强调营养与休息,或摄食过多(尤其是糖类和动物性脂肪)。又因为处于休息状态,消耗热量较少,以及因肝炎导致趋脂因素的缺乏或某些药物的干扰,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中性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肝炎后肝脂肪性变。

从临床证候来看,多是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食欲亢进,但仍诉极度疲乏,不耐劳动,大便不规则,次数增多且不成形,排便不畅,甚或有黏滞不爽感,脉以沉为主,兼有滑象,舌苔多见白膩、舌质偏黯。从西医检查来看,肝脏可增大,血清胆固醇多数偏高,谷丙转氨酶和麝浊均呈轻度或中度增高。

中医如何辨治肝病痰湿?

在中医所谓“肥人多湿”,“体胖多痰”看法的启发下,又因舌苔多见白腻、舌质暗,脉沉滑,均属痰湿阻络之征,又根据对于湿热凝痰,痰阻血络的体会,逐步认识到对于此类证候,应从“痰湿”论治,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证实,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辨治通过清肝利胆活血化痰,且以化痰为重点。虽然能降低血脂的中药为数不少,但是临证时如果不辨寒热虚实,而把这些药物堆积起来使用,以西医的观点使用中药,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应当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找出某类疾病的共性,又要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辨证立法,以法选择药证相符而又有降血脂作用的药物,才能更好地提高疗效。

并应根据病人的特点随证加减,若见有肝热,头晕目眩(血压常常波动或一直偏高者),属于实证,除常用草决明、生山楂外,还配合使用苦丁茶、生槐米。血压显著增高并伴有头痛者,加用生石膏。若属大肠湿热,大便黏滞不畅者,加用川*、瓜蒌、白头翁、秦皮、焦四仙。若见明显乏力,动则气短汗出,面肢浮肿,属于脾虚气弱者,加用葛根、*参、苍术、玉米须、泽泻。若见失眠,腰酸腿软,劳累后肝区疼痛加重,属于阴虚血亏者,加何首乌、*精、枸杞子等。

被肝病困扰十余年影响体重,找到有效的方法终于恢复好了

有一位40岁的沈女士被肝病困扰十年有余,十年前她自己感到极度疲劳,肝区痛,检查肝功能麝浊8单位,于是只能开始休息,并加强营养,每日进大量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一年下来,体重增加15公斤(已达79公斤),自觉疲劳反而加重,劳累后肝区痛,大便不畅,日行2~3次,烦躁头晕,血压/90毫米汞柱,血查胆固醇毫克%,麝浊9单位,肝超声波检查为前1/2呈脂肪性变回波,曾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著。

去年11月找到广慈中医,看舌象苔白根腻,摸脉象沉细滑。西医诊断为肝炎后肝脂肪性变,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痰湿阻络。采取的治疗方法是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服用四剂后复查血胆固醇降为毫克%,麝浊3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体重下降至60公斤左右。后因工作过累,曾有一次麝浊12单位。经加服乌鸡白凤丸,每日中午1丸。三个疗程后复查结果为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4单位,胆固醇毫克%,β脂蛋白毫克%,血浆白蛋白4.9克%,球蛋白1.7克%,肝超声波检查为肝区前%段可见轻度脂肪变回波。继续巩固两个疗程,已无何不适,肝脾不大,血压/80毫米汞柱,能坚持全日工作,后期随访未复发。

治疗肝炎后肝脂肪性变从痰湿论治的经验时,除了前述肥胖之人多痰湿的启发外,针对某些*疸患者,长期血胆红素增高,胆固醇也偏高,中医辨证属于肝胆湿热未清,凝聚成痰,痰阻血络,在选用化痰药时,《本草纲目》中曾有明矾能燥湿下痰、解*,治疸疾的记载。于是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明矾,收到了利胆祛脂的效果。

最后温馨提醒,肝病发病有着明显的季节特点,每年春季和冬季两个高峰期。特别是冬季寒冷,使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力下降引发了肝病的复发和加重尤其是肝硬化的患者更易并发肝昏迷和消化道出血。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减少在人群嘈杂的公共环境活动,积极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免影响生活和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