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慢性肾病的高发密切相 [复制链接]

1#

作者:上海交通大医院邹子元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是肥胖、糖尿病、代谢功能紊乱相关的脂肪性肝病,又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肝肾对话以及脂肪肝相关肾脏疾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今年2月,欧洲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ofHepatology,影响因子18.9分)在线发表了题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病因NAFLDasadriverofchronickidneydisease”的系统综述,对脂肪肝患者慢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做了详尽的描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慢性肾病都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分别高达25–30%和10–15%,二者享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肥胖、高血压病、血脂紊乱、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系统性炎症、高凝血状态和高尿酸血症等。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无论是根据肝酶、脂肪肝指数还是B超等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脂肪肝,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都是慢性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严重类型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期肝纤维化也与慢性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鉴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特征,而代谢紊乱现已明确为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这给研究探索脂肪肝对慢性肾病发生的直接作用和致病机制带来巨大挑战。此外,至今尚无临床研究报道脂肪肝相关肾病的肾活检组织学结果,需要明确脂肪肝是否与某种特定类型的肾脏疾病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慢性肾病关联的潜在机制:传统观点认为,脂肪肝伴随的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促进慢性肾病的发生与发展,脂肪肝有可能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慢性肾损伤。脂肪肝患者并存的内脏脂肪增多会引进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多,后者通过促进系统性胰岛素抵抗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和氧化应激相关肾损伤。此外,脂肪变性的肝脏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联素等介导肝肾对话,从而激活肾脏中潜在的炎症和纤维化通路。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紊乱及肠功能障碍、血小板活化、衰老相关改变和基因多态性等许多因素可能参与了脂肪肝相关慢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脂肪肝特别是脂肪性肝炎时并存的氧化应激和血液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多可使血小板活化,导致肾脏中产生的抗氧化保护性因子减少。此外,有研究证实脂肪肝的遗传易感基因(PNPLA3rs的G等位基因)独立于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显著相关。PNPLA3rsGG基因型的肾脏损害作用可能通过激活肾周细胞得以实现,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PNPLA3rs基因分型不仅有助于识别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高危人群,而且有助于识别脂肪肝患者中慢性肾病的易感亚群。上海交通大医院范建高教授指导邹子元同学专门为这篇综述撰写评论,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阐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及疾病负担。年3月论文正式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ofHepatology在线发表。
  众所周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4.79/人年,95%CI,3.43-6.70),脂肪肝患者需要常规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并及时通过相关措施防治心血管疾病,从而减少脂肪肝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同样地,脂肪肝患者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也很高(20%-55%),慢性肾病也是脂肪肝患者常见的肝外表现之一。然而,目前学术界和公众对脂肪肝患者的肾病负担,特别是对脂肪肝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病率的
分享 转发
TOP
2#

作者:上海交通大医院邹子元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是肥胖、糖尿病、代谢功能紊乱相关的脂肪性肝病,又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肝肾对话以及脂肪肝相关肾脏疾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今年2月,欧洲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ofHepatology,影响因子18.9分)在线发表了题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病因NAFLDasadriverofchronickidneydisease”的系统综述,对脂肪肝患者慢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做了详尽的描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慢性肾病都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分别高达25–30%和10–15%,二者享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肥胖、高血压病、血脂紊乱、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系统性炎症、高凝血状态和高尿酸血症等。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无论是根据肝酶、脂肪肝指数还是B超等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脂肪肝,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都是慢性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严重类型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期肝纤维化也与慢性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鉴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特征,而代谢紊乱现已明确为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这给研究探索脂肪肝对慢性肾病发生的直接作用和致病机制带来巨大挑战。此外,至今尚无临床研究报道脂肪肝相关肾病的肾活检组织学结果,需要明确脂肪肝是否与某种特定类型的肾脏疾病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慢性肾病关联的潜在机制:传统观点认为,脂肪肝伴随的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促进慢性肾病的发生与发展,脂肪肝有可能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慢性肾损伤。脂肪肝患者并存的内脏脂肪增多会引进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多,后者通过促进系统性胰岛素抵抗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和氧化应激相关肾损伤。此外,脂肪变性的肝脏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联素等介导肝肾对话,从而激活肾脏中潜在的炎症和纤维化通路。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紊乱及肠功能障碍、血小板活化、衰老相关改变和基因多态性等许多因素可能参与了脂肪肝相关慢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脂肪肝特别是脂肪性肝炎时并存的氧化应激和血液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多可使血小板活化,导致肾脏中产生的抗氧化保护性因子减少。此外,有研究证实脂肪肝的遗传易感基因(PNPLA3rs的G等位基因)独立于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显著相关。PNPLA3rsGG基因型的肾脏损害作用可能通过激活肾周细胞得以实现,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PNPLA3rs基因分型不仅有助于识别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高危人群,而且有助于识别脂肪肝患者中慢性肾病的易感亚群。上海交通大医院范建高教授指导邹子元同学专门为这篇综述撰写评论,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阐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及疾病负担。年3月论文正式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ofHepatology在线发表。
  众所周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4.79/人年,95%CI,3.43-6.70),脂肪肝患者需要常规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并及时通过相关措施防治心血管疾病,从而减少脂肪肝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同样地,脂肪肝患者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也很高(20%-55%),慢性肾病也是脂肪肝患者常见的肝外表现之一。然而,目前学术界和公众对脂肪肝患者的肾病负担,特别是对脂肪肝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病率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