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威
胁
人
类
生
命
人物
近期,我们看到了最令人惋惜的新闻,影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的消息,他是陪伴很多80、90后的青春回忆。而就在不久前,国内知名音乐人赵英俊也同因肝癌晚期经抢救无效去世。其实被人们熟知的伟人、明星、艺术家们因肝癌去世的不在少数,如年的孙中山先生、年的焦裕禄同志、年的林正英、年的傅彪、年的沈殿霞、年的臧天朔和师胜杰等均是由于各种病因而导致肝癌并最终病逝。
根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年全球肝癌新增病例数约91万,死亡病例数83万,死亡病例数在所有癌症中高居第3位。其中,中国作为肝病大国,年平均肝癌新增病例数约41万,死亡病例数39万,在所有癌症中致死人数高居第二。
从一件件悲痛的消息中,从一个个惊悚的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肝癌对生命有着极大的威胁,但肝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是肝脏癌变的三步曲,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阶段,也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研究显示,85%~95%的肝细胞癌具有肝硬化背景,其余病因还包括HBV感染、HCV感染、酒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
那么,怎样才算是风险系数高的人群呢?
1.肝硬化患者
2.HBV、HCV感染者
3.脂肪肝、酒精肝患者
4.肝癌家族史者
既然是高风险人群,人们可能就会想去检查下自己是不是有癌变情况出现,于是纷纷进行血清AFP或影像学检查等。但要知道,肝癌并不是一步到位的,从上述数据中看到,肝硬化是肝脏癌变的主要病因。如果能在形成肝硬化阶段前,也就是出现肝纤维化情况下进行及时的预防或治疗,便可以大大降低肝癌的发病几率。
因此在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版)中就指出:近年来,作为无创检查肝硬化手段的LSM在肝细胞癌风险分层中的价值逐渐显现。韩国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在HBV感染者中,LSM为8.1~13kPa、13.1~18kPa、18.1~23kPa和23kPa的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HR分别为3.07、4.68、5.55和6.60。在我国台湾地区HCV感染者中,当LSM12.0kPa时,肝细胞癌的5年累积发病率仅有0.9%,而当LSM处于12.0~24.0kPa和24.0kPa区间时,肝细胞癌的5年累积发病率则可分别上升至9.5%和45.1%。因此,在所有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病患者中,要重视肝硬化的早期诊断与筛查。
然而,肝硬化的形成条件——肝纤维化在中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此时,瞬时弹性成像技术逐渐进入了专家的视线。于是,海斯凯尔联合清华大学历经多年技术攻关研发的无创肝纤维化与脂肪变量化检测系统iLivTouch??应运而生。此系列产品无需采血、无需肝穿即可完成肝纤维化的评估,为肝疾病患者抢得更多的诊疗时间。此外,产品还同时具备检测快速安全、可多次重复、测量结果准确直观,可通过量化的数字直接反应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及脂肪衰减指数、且能够进行长期监测等显著优势。
因此,早期筛查能够有效的降低肝癌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我们应提高警惕,增强肝脏预防意识,并养成定期进行肝纤维化检测习惯,如已发现肝脏结节或肝硬化的肝癌高危人群需三个月进行一次,患有肝炎病史的人群需每半年开展一次。此外,普通人群为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或恶化,也应每年进行一次相关检测,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