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平
医院检验科
前言俗话说:“是药三分*”,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几乎都会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防范药物的*副作用。
案例经过一个夜班,急诊科护士送来一位患者的标本,检测血常规、CRP、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电解质。我们急诊化验室只负责其中的血常规和CRP,其余项目在楼上生化室检测。这份血常规是个特殊结果:
图1患者血常规和CRP结果
结果中血小板明显减少是最大的问题,但仪器并没有“血小板聚集”之类报警。情况不太像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或采血不顺畅的问题,肝损害患者很可能有这样的结果。
但是患者无历史对照,一位40岁男性肝损害到底有多严重呢?是肝硬化吗?致电急诊科,医生说并不了解患者既往病情,只凭现在的家属陈述、症状、体征和腹部B超估计是药物性肝损害。
我不敢轻易审核结果,只能带着全套采血用具到急诊科去看看情况,顺便重新采血复查。
患者正在急诊科抢救室里戴着面罩吸氧,身体还有点儿抽搐。他的父亲和妹妹在屋里陪着他。我刚要问患者病情,他妹妹急忙退出房间,小声说:“您到这边来说!”。
据他父亲和妹妹介绍,这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未婚,从26岁开始发病,十几年来一直服用两种抗焦虑药,但是具体是什么药,家人却说不清楚。
可惜患者在他年富力强的这些年里都是靠父母和妹妹照顾,从不出门,也不就医。父亲医院请医生开药,但不记得具体名称。医生也医院检查,但患者坚决不肯。
当天早晨患者父亲发现他皮肤发*、腹部凸起并伴有恶心呕吐,就联系了他妹妹,经过大家劝解,医院。
了解到这些情况,重新采血复查的结果也并无差异,我才发出了报告。约半小时后我从LIS中看到了患者的生化结果。
图2患者生化结果
图3患者生化结果
案例分析患者经一夜治疗,于第二天转院,没有来得及检测乙肝五项和肝炎分型等项目,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乙肝或其它病*性肝炎。
但是患者无乙肝家族史且长期居家生活,不接触外界,感染各种肝炎病*的机会很小。患者身体消瘦,据说饮食素淡,也可排除酒精肝和脂肪肝。
因一直口服精神类药物,从未检查过肝功能,未服用保肝药,最终倾向于药物性肝损害。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或接触化学物质)可引起中*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逐渐演变为药物性(或化学性)肝硬化。
此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等酶类增高、低蛋白血症、贫血、血小板减少,尤其是总胆红素已达危急值,说明肝脏的储备能力明显降低;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轻度异常,提示病情可能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肝肾综合征。
在这种肝肾综合征中,肾的功能异常,但没有实质性病变。从他的症状和体征来看,可能还存在腹水。
总结口服精神类药物是临床治疗精神性疾病的重要方法。这类药经口服后进入机体消化道,主要经肝脏代谢,并且精神性疾病往往需要大剂量、长时间或联合用药,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性损害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肝脏疾病,也称药物性肝炎,占非病*性肝炎的20%-50%。
药物性肝损害以急性居多,但这位患者应属于慢性。临床症状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疸、肝大压痛等。
治疗措施主要有停用相关药物或换药、促进药物清除、支持治疗、应用保肝药、预防并发症、注意监测和采用特效解*药。
对不同类药物造成的肝损害所用的解*药不同,对付这种抗焦虑药,可用谷胱甘肽来解*。
[1]张冰.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12(24):-.
[2]孙淑芳.2例精神类药物致肝损害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15(34):-.
[3]付遵辉,翟婧婧,梁宏光.抗精神病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研究,,9(25):.
[4]魏开敏.药物性肝损害治疗速记法[J].医师在线,,12:19.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